Skip to content

當你「匱乏」,才真正有了「同理心」

理事長心內的話

親愛的朋友們:
我瞪著電腦螢幕,久久寫不了一個字。
最近有學員問我:「你一直都那麼無憂無慮嗎?」當然不是,其實我常有被「掏空」的感覺,快樂離我遠去、求之不得。
想到德國哲學家尼采說:「盲目的樂觀,只會使人感覺膚淺;過度的悲觀,則會使人走向毀滅。
唯有悲觀後的樂觀,才是精神上的強者!」所以雖然我常有煩惱,但我要成為精神的強者。
我的煩惱來自匱乏,小學三、四年級吧!媽媽離家出走了,不會回來了。爸爸是個更生人,找不到工作,只能做臨時工;即使身體病弱,為了養活我們四個孩子,也得為了多賺些錢而長時間工作。
成長過程中我沒有新衣服,沒有玩具,沒有參考書,也沒錢上補習班。長大後我只能讀公費學校–台師大,我沒有一刻不為多賺些錢分擔弟妹的學費而燒腦,當時我非常地瘦,甚至不肯拿自己的獎學金給自己買一台錄音機(學英語)。
這麼多的匱乏反而讓我更願意為家人付出,更不忍見到爸爸及弟妹不快樂。幸好一路上都有「善心人士」的同理心,他們的捐獻讓我有衣服穿及一個小熊玩偶,老師願意為我免費補習,才得以考上好的高中、有機會讀大學,再次謝謝高雄縣大寮國中的恩師們。
我不希望你們匱乏,甚至希望你們不知道自己匱乏。不知道比較不痛苦,但相對也無法「同理」別人的痛苦。
其實,匱乏不是最糟糕的事,比匱乏還糟的是「逃避」,對自己與他人的匱乏「視而不見」。
所以我有點小壞心,想要你們也多體驗身心匱乏的滋味,包括:餓肚子、沒錢交學費、依靠借貸度日、找不到工作、被資遣、失戀、被誤解、被指責……, 但前提是要如尼采所說:「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,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。」然後才能「那不能殺死我的,使我更堅強。」
比起來,只要顧好自己及家人容易多了,但要幫助弱勢學校、弱勢家庭及其子女困難多了。幸好有你們這些好朋友,願意付出「同理心」去感受別人的匱乏,因此知道自己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。謝謝不少朋友的熱情付出,能夠照顧像我當年一樣單親、貧窮的孩子。
其實,比我匱乏的弱勢的家庭或孩子還很多,但我相信有同理心的人也很多。